搜索专家:
搜索
我要提问

3D打印与创新设计

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主流制造技术。从制造技术的分类来说,有增材制造、减材制造和等材制造,3D打印属于增材制造,是一种把材料累加起来的制造方式。这项技术的出现为制造技术行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局面。据麦肯锡的分析报告,在2013年认为3D打印技术是影响我们生活和生产组织形态的技术之一,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万亿美元的规模。   
3D打印分为几种不同类型:  
一、激光固化法,通过自外激光的照射变成固体然后累加起来;
二、用粉末、塑料粉末、金属粉末甚至包括沙子一层一层粘接合成;
三、融化辅料丝,然后堆积起来;   
四、使用金属粉末,通过喷射的方式堆积起来,在数字的控制下将其变成我们所需要的形状。  
3D打印技术为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大简化了传统制造工序,将产品零部件数量简化,像汽车这样由上万个零件构成的产品能够简化成由几个零件组成。目前飞机、航天的发动机已经开始着手3D打印制造零件。并且,3D打印可以使产品轻量化,赋予装备获得更高的效率。  
3D打印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工艺。在以往的产品开发环节,单一件的定制是十分复杂的过程。而且由于量少,少有企业愿意承接制模过程,而3D打印正是能满足这项制造需求。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及电子产品的开发环节中,3D打印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大家都希望获得个性化的产品,大规模的定制或者个性化定制逐渐成为产品制造里面的主要模式,然而3D打印正是适合的技术。对于非常复杂的零件、原来不敢制造的甚至不敢设计的产品都可以制作出成品,为产品和装备的提供了非常大的创新设计空间。   在科研方面,制作材料逐渐从一种材料的累加,变成多种材料可复合型,这样可以把零件的表面做成耐磨的、耐腐蚀的、高强度的,内部可以做成中空,各个阶段都能使材料发挥大的作用性能。   
增材还可以走向创材,即是创造材料。目前机械加工所用到冶炼厂提供的材料,如果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在粉床上将几种元素合成一种新的合金。从创材走上创生,即是生命的创造。3D打印可以制造降解材料的人体器官,植入人体以后在生化环境下降解,降解以后变成自己的细胞,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做出骨头、心脏、肝脏。所以说3D打印为科研提供了好的制造工具。   
3D打印正处于从3D走向4D、5D的发展趋势,打印时使用智能材料,打印完成后改变温度或者加上磁场等其他作用,可以改变使后的成品形态与打印初始形态不同,这是个十分奇妙的过程。在一个密闭空间,预留出很小的口,打印一个可以放进去的材料,随后改变环境的温度改变,使其变成需要的形状。5D打印即是如此,不仅能改变其形状,还可以改变其功能,使其从没有生命变成有生命的个体。   现阶段我们正在进行细胞打印的研究,在一个虚构的空间,用3D打印的方式将细胞堆积起来,放上不同的生化的环境,加上干细胞可以诱导出不同的组织、肌肉神经血管。3D打印,从原来快速原型,到产品开发,到现在的批量制造,给传统生产模式带来了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其材料从早期的树脂到塑料、金属材料一直研究到复合材料或者生物的活性材料。从整个产业的发展上纵观,初大家做3D打印的装备,后来延伸到在各个领域应用,后走向科技。可以畅想未来到太空上,用太空的材料在月球上建房屋,或者用很珍贵的、地球上很少的材料,做太空飞船的零件。3D打印正在从高大上的科技线走向企业,各个行业都在促进这个产业的发展。   
3D打印全民创客趋势,在未来我们都可以使用它来实现自己的创新设计。我们的创新不再受体制的约束,仅需一台3D打印机便可以自己在家打印原型和一些功能零件,可把创新各类设计并打印出产品模型,便于投资商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全民创客时代就这样到来。要构建全新性社会,就必须破除传统体制,发挥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技术的创新在很多方面都促进了社会的创新。3D打印机的普遍,使得全民能够在家里进行创新设计,改变工作模式了,促进全民参与社会生产。   
3D打印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从2016年开始,3D打印的技术方面已经走向全世界第二,在2017年发展到全世界。目前在3D打印行业,中国相对于全球的比重率由25%逐渐走向50%,2018年设备装机数量排名从世界第四上升到第三的位置。中国在医疗、航空航天突破性的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00年起,西安交大与第四军医大学、交大附二院合作科研并取得优异成果。在大家都在对3D打印产品结实度能否适合航天的需求抱怀疑的时候,汪院士做的世界上首例3D打印的飞机起落架已经接受了考验。在科研、装备的产业化方面,无论是金属的、非金属的3D打印机,我们都掌握有非常好的技术,西安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于是,在西安成立了中国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目前一些装备的研发都是由自主的软件开发,但一些关键的光学器械或者激光器还是较多依靠进口,导致目前我国处于3D打印原创技术较少的状态,但是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一定会走向的地位。   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产品模型可以大大减少成本,可以避免计算机的仿真模型与实际模型有区别的风险。我们研发了一套快速模具制造的技术,传统模具制造十分复杂,耗资大且耗时长,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原型外观,在收到大众对造型认可后装上发动机便可以使用,这个时候我们再使用一些简单快速的模具,来加工真正的模具。对于不同的批量,我们采用不同的制造方法,比如几十件的可以使用硅橡胶复制模具,如果是大批量可以把原型用3D打印拷贝一个加工的电机,这样形成一个产品快速开发的系统。   
3D打印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比如摩托车外形的开发、动力机械整体叶轮的设计、戒指的开发、医疗的修补、零件的精密制造等。   在一项飞机风洞的实验中,3D打印制作的零件优过传统手工制造,对于传感器不方便装置、飞机重量的配重不方便确定等问题,3D打印全部可以实现。尤其是在汽车工业方面,相较于传统使用手工、油泥刮出制作模型评估,使用3D打印制作原型更利于对汽车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修改数字模型即可进行重新评估。   
对于小批量、个性化车制造,电动汽车制造行业,大多数仍借用燃油汽车外壳,而没有一辆真正为电动车设计的车身外壳,正是由于在车身开发投入太多,现在电动汽车并没有完全被大众消费群体接受,仍处于考验阶段。国外已将3D打印应用到方面开发汽车的车型,很快速便可以将非常先进的车型做出来,这样可以加速产品的设计,各种各样的创新设计都可以实现。同时还可以做到轻量化,将很多零部件做成一体化。复合材料的设计,在汽车上的用途越来越广,非常符合电动汽车的需求,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是很重要的因素,车身轻了以后自然续航里程上升了。可以使用纤维或者玻璃纤维这类复合材料来制作车身,这些都是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来实现的。并且还可以拓展到汽车零件方面。目前我们已经涉及汽车大型模具的制造方面,并且做了专门的喷涂模具设备以及一款汽车的完整外壳。   
3D打印为制造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对于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使材料利用率由5%提升到85%,并且可以把制造周期由数月压缩到几天。尽管如此,3D打印技术制造出的零件的精度、强度、有没有被破坏的方面仍有许多问题,这是一个全新的理论,我们仍然处于研究阶段。   
3D打印带来全新的生产模式变革,大家可以在家里进行创意设计,并将设计产品摆上互联网寻求投资方,这可能成为以后一个很重要的创新社会生产方式。美国GE公司曾在网上发布过一个使用3D打印实验飞机结构件的设计征集。后在征集到700个方案,由专家挑选了十件方案。其中,名是一个19岁的青年设计师,他仅用了六分之一的重量、六分之一的价格,完成了这个结构件的设计,并且刚度、强度全部合格。民间蕴藏了很大的创新的能力和积极性,在原来的生产组织下得不到发挥。在以后的飞机制造上,改一个零件,不需要一些层层批准、层层论证,直接做出来一件模型测试便能验证。   
GE公司用3D打印来制作一个飞机发动机的喷油嘴,燃油效率提高15%。他们曾使用3D打印制作一款发动机,订单增加了400多亿美金。因此GE公司决定大举进攻3D打印,目前已收购了两三家世界上很强的3D打印公司,并决定自主研发设备,改造它的生产线,预测到2030年要将一万台的3D打印机投入到飞机发动机的生产。   我国的3D打印目前处于技术发展的井喷期,既是起步期、也是企业的跑马圈地时期。目前亚马逊也介入3D打印行业,在网上组织3D打印的资源,提供服务,每年接到几十亿美金的订单。我国政府非常支持创新,经工信部论证,决定西安高新区成立国家3D打印的创新中心,并得到高新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创新中心联合全国13家企业,清华、北航、华中、西工大、西交大5所大学,由20多位国内外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其中国外的专家占到将近一半。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研发方向,一个是针对于飞机发动机,一个是亮剑工程,在有了3D打印技术的支持之后,使得飞机发动机有创新的设计,包括叶轮盘、涡轮盘的设计等省了很多复杂的工序。畅想以后,到太空中去进行3D打印制造,在太空中制造地球上需要的零件。尽管太空打印有很多困难,但其能源是取之不尽,有众多优势。比如,无气压影响生产效率可以提高,并且环境温度高可生产耐高温物件。   
在汽车生产方面,与吉利研究院联合研发“万辆汽车工程”。利用大数据优化工艺,并且使用大设备支撑,将全国3D打印的资源连在一起,为全国的制造业做服务。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能在十年内将中国的3D打印做到世界第二;五年内做到装机量第二、十年内希望装机量;销售走在第二。到2035年之前实现中国制造2025。   为了把创新设计的成果孵化,吸引更多的3D打印的产业到西安聚集,我们将在西安高新区打造一个3D打印的小镇,形成一个产业的聚集区。致力于实现一个技术的供应链,来培育3D打印的主力军。王永康书记希望3D打印成为西安硬科技的八路军之一。在占地1600多亩3D打印小镇的规划里面,拟投资150个亿,引进十几家核心企业,希望抓住国家创新的大好机遇来做好这项工作。   
在技术方面仍有待推广,比如金属电壶喷涂的技术,斥资100多万耗时100天的时间做了一整套的汽车复合件的模具。将3D打印用于创新设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们还在研究用很轻的材料做建筑的打印,因为在建筑方面有些地方是需要有承载性能的。住建部提倡装配式的建筑,3D打印可以做曲面的造型的、带雕塑的、带浮雕的,都很容易。如果把每一层的建筑重量降下来,可以减少投资,还可以给建筑师做具有创意的模型。   
在金属创新方面,使用金属打印头做光内送粉部件,便可以打印封闭的球 。粉末在外层,内层是光线,然后升级到光纤在外层,粉末在内层,这样制作出来的零件就会十分精细。   
在3d打印特色小镇的设计上,邀请各位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和西安设计联合会的专家,为我们做一些的设计,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使命。3D打印小镇位于高新区的核心位置,这里将是产业的聚集区。在未来,我们可以使用3D打印来去做文物的复制,希望在3D打印小镇建立一个3D打印的博物馆,主要用于展示西安当地的一些文化资源、历史资源、文物,我们也希望将全国各地的文物展示,例如莫高窟等。

卢秉恒

院士/教授 | 西安交通大学
2019-05-05 18:29

设推动智能制造持续发展

工业4.0是近年来全球工业领域持续关注的热门话题,为在新形势下抢占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并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本报记者采访了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就德国工业4.0和我国智能制造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

  工业4.0就是两个“实现”并行
  
  记者:德国于2015年底发布了第二版德国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并提出了工业4.0参考架构模型(rami4.0)。您是如何理解工业4.0的?您认为工业4.0的核心是什么?
  
  欧阳劲松:德国提出和推进工业4.0,是希望通过整合相关资源要素,打通区域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壁垒,将信息和通信技术深度应用到传统制造业,以维持德国在未来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同时,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形成一体化的制造和服务能力,建立和培育新的市场,成为智能制造技术、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占领国际市场。
  
  工业4.0的核心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全面交叉渗透,这种渗透借助于软件,通过在互联网和其他网络上实现产品及服务的网络化而实现。工业4.0重点关注两方面内容:产品开发与生产过程。
  
  总之,我认为工业4.0就是两个“实现”的并行:一方面,在产品中,将用户需求的功能、性能进行数字仿真并快速实体化“虚拟实现”;另一方面,在生产中,从材料选择到工厂生产资源配置的“全数字仿真与实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实现跨企业、行业、地域的生产链整合以高效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最终完成价值链的重构。
  
  标准化是技术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工业报:德国公布的工业4.0八个优先行动领域中将标准化排在首位,而国际标准化工作向来都可以看成是技术发展的风向标。请您介绍一下工业4.0的国际标准化现状。
  
  欧阳劲松:技术当道,标准先行。目前,工业4.0涉及的直接相关的国际标准包括数字工厂、安全与保障、能效、系统集成、控制网络等几个大的技术领域,大部分标准来自iec/tc65(工业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委员会),同时也包括iec/sc3d(产品属性、分类及表示)、iso/tc184(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iso/iecjtc1(信息技术)、iec/tc17b(低压开关和控制器)、iec/tc44(机械安全)等技术委员会的相关标准。
  
  iec和iso均基于原有的工作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成立了专门的工业4.0国际标准化组织。2014年8月,iec/smb(标准管理局)成立了sg8“工业4.0/智能制造”战略工作组,开展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研究,并将于2016年6月向smb提交最终报告,建议iso和iec共同成立智能制造联合系统委员会(syc),制定各tc/sc协调一致的智能制造参考架构和模型。2014年10月,iec/msb(市场战略局)启动“未来工厂”白皮书项目,开展智能制造市场需求、技术发展、长期规划研究,该白皮书已完成制定并正式发布。2015年iso/tmb(技术管理局)成立“工业4.0/智能制造”战略顾问组,开展工业4.0标准战略研究。
  
  作为工业4.0/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主要阵地,iec/tc65早在2011年6月就成立了wg16“数字工厂”工作组,制订了iec62794《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生产过程表示用参考模型(数字工厂)》,该标准已由sac/tc124等同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gb/z32235-2015。2016年2月,tc65又专门成立了“智能制造信息模型”和“智能制造框架和系统架构”两个特别工作组,全面支撑智能制造相关工作。作为国内对口此项工作的单位,仪综所均派专家参加了以上所有工作组的工作。
  
  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记者:国务院于2015年3月19日发布了建国以来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要《中国制造2025》,并将智能制造确定为主攻方向。请您介绍一下我国智能制造战略的发展思路,以及各主要部委的相关政策。
  
  欧阳劲松:全球制造业正面临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一系列战略举措,包括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重振制造业计划、日本的机器人革命等。然而,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现状是“2.0补课、3.0普及、4.0示范”三个阶段并行。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仍面临着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加强、产品质量不高、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智能制造是要以实现制造业的智能、高效、高质、协同、绿色、安全发展为总体目标,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各有关部委,包括工信部、科技部、国家标准委等,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2015年初,工信部成立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仪综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作为支撑单位,全面梳理现有标准。经过一年的工作,于2015年12月正式印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2015年3月启动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聚焦制造的关键环节,从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方面,批复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5年5月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立项工作,共有93个项目批复执行。
  
  2012年,科技部发布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旨在按照抓住高端、突出重点、企业主体、服务发展的原则,结合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前沿制高点,攻克智能制造前沿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制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并进行示范应用和产业化。2014年,科技部启动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的征集工作,其中的重点方向之一就是围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动基础材料和重点新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高端成套装备等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促进传统产业向节能减排和清洁化转型。
  
  为了落实中德政府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以及马凯副总理与德国加布里尔副总理的六点共识,2015年5月,由国家标准委、工信部、科技部和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德国标准化协会(din)、德国电工电子及信息技术委员会(dke)、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共同牵头,成立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中方工作组秘书处由仪综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及北京机床研究所共同承担。
  
  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制造才起步
  
  记者:您对于智能制造的下一步工作有何建议?
  
  欧阳劲松:虽然我国在“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中将先进制造、两化融合都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并给予支持,相关产业取得了显著进步和大量技术成果,也涌现出一批在先进制造领域有突出业绩的企业。但在智能制造方面,目前无论是理论构架还是现实技术条件都还处于较初级阶段,要真正进入工业4.0时代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现在,包括西门子在成都新建的工业自动化产品生产研发基地、大众汽车生产线仿真系统等,虽然已经用到虚拟仿真、优化工艺规划等技术,但距离真正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制造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一步,我们应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必须明确我们跟踪学习工业4.0、实施智能制造的目的在于实现个性化定制,建立协同制造、绿色制造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不是将过去的制造信息化再做一遍。
  
  第二,在积极梳理现有支撑标准的同时,密切跟踪相关国际新标准的制订工作。同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尽快制订顶层引领和基础性标准。如智能制造通用技术要求(智能化能力)、智能制造系统能效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智能制造一致性和互操作性通用技术要求等。
  
  第三,开展数据字典、数字工厂、参考模型等标准化基础研究工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统一数据服务平台。
  
  第四,重视核心技术突破,研究需要科技攻关的瓶颈和制约技术,并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标准体系和统一的测试平台。其中的两个重点内容为:一是应并行考虑系统的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形成基于风险分析的智能制造安全保障体系与能力;二是应开展可靠性综合应用技术研究。
  
  第五,充分开展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已有数据平台调研,加紧研究典型行业、典型工艺的数字工厂模型,并建立数据库,以便为进行全国推广和服务更多行业建立基础。
  
  未来,各国制造业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都将面临来自商业模式、企业组织、过程管理、技术方法和工具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首先要保持冷静,认识到我国的制造业现状不同于德国,我国面临的是工业2.0、3.0、4.0并行的情况,工业4.0应只作为参考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其次需要智慧、勇气和牺牲,敢于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

徐东华

院长 |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
2019-05-05 18:29

智能制造有三个模式分两步走

什么是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化制造、工业互联网有什么区别?智能制造有哪些基本范式,之间是什么关系?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智能制造?中国的智能制造将如何走自己的路,究竟是弯道超车还是换道超车?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如何推进?智能制造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实现?………
这些关于智能制造的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之前没有一个人能系统阐述清楚,今天,我们来重新学习一下《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的讲话。看完这篇,您肯定能对智能制造会有一个清晰、正确的理解。


  什么是智能制造?


  广义而论,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以及制造系统集成,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效益服务水平。推动制造业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
  智能制造的三种基本范式


  数十年来,智能制造在演化中形成许多不同范式,包括精益生产、柔性制造、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数字化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网络制造、云制造、智能化制造等,在指导制造业智能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众多范式不利于形成统一的智能制造技术路线,给企业在推进智能升级的实践中造成了许多困扰。面对着智能制造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迫切需要归纳总结出基本范式。
  综合智能制造相关方式可以总结归纳和提升出三种智能制造的基本范式,也就是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即新一代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三个基本范式次第展开、迭代升级,一方面,三个基本范式体现着国际上智能制造发展历程中三个阶段,另一方面对中国而言,必须发挥后发优势,采取三个基本范式"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
  智能制造的初级阶段:数字化制造


  数字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第一种基本范式,可以称之为第一代智能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以计算机数字控制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于制造业,形成"数字一代"创新产品和以计算机集成系统(CIMS)为标志的集成解决方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企业推动数字化制造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认识到我国大多数企业和广大中小企业没有完成数字化转型,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国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当中必须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完成数字化补课,进一步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需要说明的是,数字化制造是智能制造基础,它的内涵不断发展,贯穿于智能制造的三个基本范式和全部发展历程。我们这里定义的数字化制造是作为第一种基本范式的数字化制造,是一种相对狭义的定位,国际上有比较广义的定位和理论,在他们的理论看来,数字化制造就等于智能制造。
  第二代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
  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第二种基本范式,也可称之为"互联网+制造"或第二代智能制造。上世纪末互联网技术开始广泛运用,"互联网+"不断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网络将人、数据和事物连接起来,通过企业内、企业间的协同,以及各种社会资源的共享和集成,重塑制造业价值链,推动制造业从数字化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制造转变。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完善地阐述了数字化网络化制造范式,提出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制造的技术路线。我国工业界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一方面一批数字化制造基础较好的企业成功转型,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制造。


  另一方面,大量原来还未完成数字化制造的企业,则采用并行推进数字化制造和数字化网络化制造的技术路线,完成了数字化制造的"补课",同时跨越到数字化网络化制造阶段。
  今后一个阶段,三年到五年之内,我国推进智能制造的重点是大规模地推广和全面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即第二代智能制造。
  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的第三种基本范式,可以称之为新一代智能制造。近年来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实现了战略性突破,先进制造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了新一代智能制造,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制造系统具备了学习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增强学习等技术应用于制造领域,知识产生、获取、运用和传承效率发生革命性变化,显著提高创新与服务能力,新一代智能制造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
  三大范式要"并行推进"换道超车
  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智能制造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西方顺序发展智能制造三个阶段,我们不能够走西方顺序发展老路,他们是用几十年时间,充分发展了数字化制造之后,再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制造,进而也已经开始发展新一代智能制造。我们不能走这条路,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无法完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任务。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采取"并联式"发展方式,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融合发展。
  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引领,直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先进的技术,瞄准高端方向,加快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走出一条推进智能制造的新路,实现我国制造业的换道超车。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分阶段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智能升级。针对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没有完成数字化转型这样一个基本国情,各个企业都必须补上"数字化转型"这一课,补好智能制造基础。我们是走了一条新路,我们不能先实现数字化,再搞网络化。
  当然,在"并行推进"不同的基本范式的过程中,各个企业可以充分运用成熟的先进技术,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高打低、融合发展',在高质量完成"数字化补课"的同时,实现向更高的智能制造水平的迈进。
  新一代智能制造(第三范式)的发展背景


  一方面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烈需求。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竞争愈演愈烈,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业亟需一场革命性的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新一轮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其根本动力在于新一轮科技革命。新世纪以来,移动互联、超级计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并极其迅速的普及应用,形成了群体性跨越。
  这些历史性的技术进步,集中汇聚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战略性突破。当然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还在快速发展的进程当中,将继续从现在的弱人工智能迈向将来的强人工智能,应用范围更加放在无所不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真正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只有智能制造第三阶段才能说是新一代工业革命


  今年7月我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抓住机遇,抢占先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也都把人工智能的发展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如果说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开始,那么新一代智能制造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将推动形成这次工业革命的高潮,引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4.0,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
  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原理:人-信息-物理系统(HCPS)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智能系统是包含人和物理系统两大部分,是通过人对于物理系统或者说对于机器的直接操作控制去完成各种工作任务。同时,人还要完成相关的感知、分析决策以及学习认知等活动,这些工作都是由人完成的。
  在这个阶段,物理系统可以代替人类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制造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我们可以用一张图表示,就是"人-物理系统"(HPS-Human-Physics Systems)这样一张原理简图。
  大家注意,我们传统制造系统就是一个HPS,那么从第一代和第二代智能制造系统发生的最本质的变化是什么?或者说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发生的最本质的变化是什么?这就是在人和物理系统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系统--信息系统。
  人把自己的部分感知分析决策的功能,向信息系统复制前移,人就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控制物理系统,以代替人类完成更多、更好的体力劳动。在这样一个阶段,制造系统就从"人-物理系统"演变成为"人-信息-物理系统"HCPS。这个图就表达了这个进化的过程。那么"人-信息-物理系统"HCPS对于"人-物理系统"最本质进步就是增加一个信息系统,从二元系统进化为三元系统。
  大家都谈得比较多的CPS,在"人-信息-物理系统"中,"信息-物理系统"CPS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在本世纪初提出"信息-物理系统"CPS理论,德国将CPS作为工业4.0的核心技术,实现了所谓"数字双胞胎",成为实现第一代和第二代智能制造,也就是数字化制造和数字化网络化制造的技术基础。
  那么我们看一看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它比第一代和第二代有什么进步?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它的信息系统发生重大变化。增加了认知和学习的功能,原来我们在上一代的信息系统当中,主要只有感知、分析和决策和控制的功能,现在增加了一个新的功能,就是认知和学习功能,这个功能是从人给信息系统,因此信息系统不仅具有强大的感知计算分析和控制能力,更加具备了学习提升和产生知识的能力。
  在这样一个阶段,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使"人-信息-物理系统"HCPS发生质的变化,形成新一代HCPS。
  人将部分学习型的脑力劳动转移给信息系统,因而信息系统具有了"认知能力",人和信息系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在老一代HCPS当中,人和信息系统的关系是"授之以鱼",而在新一代HCPS当中,已经把它变成了"授之以渔"。


  通过人在回路的混合增强智能,提高了智能制造的性能。新一代智能制造进一步突出了人的中心地位,所以我们认为HCHS是一个更科学,更能揭示事物本质的系统,比CPS更先进一些。为什么?它进一步说明了整个制造发展过程,突出了人的中心地位。
  新一代智能制造是统筹协调人、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的综合集成大系统,一方面将使得制造业质量和效率跃升到新的水平,为国家强大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奠定更好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将使人类从更多的体力劳动和大量的脑力劳动当中解放出来,使得人类可以从事更有意义的创造性工作,人类的思维进一步向"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和"人工智能思维"转变,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智能时代"。


  总之,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新一代智能制造发展的过程是从原来的"人-物理"二元系统向新一代"人-信息-物理"三元系统进化的过程。新一代"人-信息-物理系统"揭示了智能制造发展的基本原理,能够有效指导新一代智能制造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新一代智能制造的系统集成


  新一代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系统,主要有智能产品,智能生产,以及智能服务,三大功能系统以及智能制造云和工业智联网两大支撑系统集合而成。
  其中,智能产品是主体,智能生产是主线,以智能服务为中心的产业模式变革是主题。智能制造云和工业互联网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基础。
  智能产品和装备是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的主体。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使得产品和装备发生革命性变化,我们大家可以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智能机器人的飞速发展,可以想象一下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未来发展的前景。我们现在大家使用的智能手机复杂程度是当年登月飞行器的几百倍,最新上市的苹果8X和华为Mate10手机都搭载了人工智能芯片,具备了以往不可想象的强大智能,这还只是开始,刚开始使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人工智能全面运用到手机上面,智能手机将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大家充满了热切期待。
  未来二十年,各种产品和装备都将从数字一代发展成为智能一代,升级成为智能产品和装备。一方面将要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的智能产品,比如说智能终端、智能家电、智能医疗设备、智能玩具等等,为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服务。另一方面推进重点领域重大装备的智能升级,我们国家提出十大重点领域,如信息制造装备、航天航空装备、船舶和海洋装备、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农业装备、能源装备等等,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如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床等等,我们的"大国重器"将装备"工业大脑",更加先进、更加强大。
  智能生产是主线,智能工厂是智能生产的主要载体。智能工厂根据行业不同可以分为离散型智能工厂和过程型智能工厂,过程智能工厂追求目标是生产过程的优化,大幅度提升生产系统的性能、功能和效益。
  现在看到的智能工厂只是第二代智能制造工厂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数字化改造"、"企业上云",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势头迅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厂也在中国落户,如宝马公司沈阳工厂和西门子公司成都工厂等等,我们自己也已经发展了许多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厂。

  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上述提到的智能化工厂只是数字化网络化阶段智能工厂,也就是第二代智能制造工厂,更先进的技术升级还在后头。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运用,今后20年,中国企业将要向自学习、自适应、自控制的新一代智能工厂进军。
  产业模式革命,是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的主题
  以智能服务为核心的产业模式革命,是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的主题,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催生了产业模式的变革性转变,产业模式将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完成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规模定制化生产,海尔COSMO定制平台实现了家电产品的研发过程、制造流程和营销方式的颠覆性创新。用户可以直接参与产品交付和设计,用户主动成为了产品成长的一份子。
  今后三到五年,我们将重点在服装、家电、家居等行业推广应用规模定制化制造新模式,形成传统优势产业竞争新优势。可以想像,未来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人机融合智能的深度应用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个性化、柔性化和定制化,推进中国制造业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新模式、新业态。
  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GE公司将大量传感器安装到了飞机发动机上,根据发动机大数据,运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实时智能分析和智能控制,提供可靠的维护,形成了航空发动机的智能型"优化运营和健康保障系统"。
  今后三到五年,中国将重点推进采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远程运维服务,首先在风力发电、直升飞机、工程机械、通用机械、电梯、水表电表监控管理等领域重点推进,然后在整个制造业全面推广,形成新一代智能服务方面重点突破。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在整个制造业全面推进以智能服务为中心的产业模式变革,智能技术引领产融深度集合,使更多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更深层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智能制造云和工业智联网将实现质的飞跃,为新一代智能制造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变革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可靠的保障。
  中国智能制造战略目标
  未来20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总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实现,第一个阶段从现在到2025年,这其中分成两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在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在发达地区和重点领域实现全面应用,同时新一代智能制造在部分领域获得探索性成功。


  第二步到2025年,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在全国普及并得到深度应用,同时,新一代智能制造在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取得显著成果,并开始在部分企业推广应用。
  第二段阶段从2025年到2035年,新一代智能制造在制造业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升级。
  中国智能制造战略方针
  1、创新引领,我们必须要抓住新一代智能制造历史性机遇,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换道超车,跨越发展。
  2、融合发展,中国制造业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并行推进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融合发展。
  3,因企制宜,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推进智能制造主体,推进智能制造要充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要实事求是地探索适合自己转型升级的技术路径。各级政府科技界学界金融界都要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帮助和支持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智能升级。
  4、产业升级。推动智能制造目的在于产业升级,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典型、示范,停留在部分制造环节或者领域,应着眼于各个行业和整个制造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周济

专家 | 北京
2019-05-05 18:29

专家最新观点

卢秉恒

院士/教授

微电子生态

3D打印与创新设计

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主流制造技术。从制造技术的分类来说,有增材制造、减材制造和等材制造,3D打印属于增材制造,是一种把材料累加起来的制造方式。这项技术的出现为制造技术行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局面。据麦肯锡的分析报告,在2013年认为3D打印技术是影响我们生活和生产组织形态的技术之一,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万亿美元的规模。   
3D打印分为几种不同类型:  
一、激光固化法,通过自外激光的照射变成固体然后累加起来;
二、用粉末、塑料粉末、金属粉末甚至包括沙子一层一层粘接合成;
三、融化辅料丝,然后堆积起来;   
四、使用金属粉末,通过喷射的方式堆积起来,在数字的控制下将其变成我们所需要的形状。  
3D打印技术为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大简化了传统制造工序,将产品零部件数量简化,像汽车这样由上万个零件构成的产品能够简化成由几个零件组成。目前飞机、航天的发动机已经开始着手3D打印制造零件。并且,3D打印可以使产品轻量化,赋予装备获得更高的效率。  
3D打印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工艺。在以往的产品开发环节,单一件的定制是十分复杂的过程。而且由于量少,少有企业愿意承接制模过程,而3D打印正是能满足这项制造需求。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及电子产品的开发环节中,3D打印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大家都希望获得个性化的产品,大规模的定制或者个性化定制逐渐成为产品制造里面的主要模式,然而3D打印正是适合的技术。对于非常复杂的零件、原来不敢制造的甚至不敢设计的产品都可以制作出成品,为产品和装备的提供了非常大的创新设计空间。   在科研方面,制作材料逐渐从一种材料的累加,变成多种材料可复合型,这样可以把零件的表面做成耐磨的、耐腐蚀的、高强度的,内部可以做成中空,各个阶段都能使材料发挥大的作用性能。   
增材还可以走向创材,即是创造材料。目前机械加工所用到冶炼厂提供的材料,如果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在粉床上将几种元素合成一种新的合金。从创材走上创生,即是生命的创造。3D打印可以制造降解材料的人体器官,植入人体以后在生化环境下降解,降解以后变成自己的细胞,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做出骨头、心脏、肝脏。所以说3D打印为科研提供了好的制造工具。   
3D打印正处于从3D走向4D、5D的发展趋势,打印时使用智能材料,打印完成后改变温度或者加上磁场等其他作用,可以改变使后的成品形态与打印初始形态不同,这是个十分奇妙的过程。在一个密闭空间,预留出很小的口,打印一个可以放进去的材料,随后改变环境的温度改变,使其变成需要的形状。5D打印即是如此,不仅能改变其形状,还可以改变其功能,使其从没有生命变成有生命的个体。   现阶段我们正在进行细胞打印的研究,在一个虚构的空间,用3D打印的方式将细胞堆积起来,放上不同的生化的环境,加上干细胞可以诱导出不同的组织、肌肉神经血管。3D打印,从原来快速原型,到产品开发,到现在的批量制造,给传统生产模式带来了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其材料从早期的树脂到塑料、金属材料一直研究到复合材料或者生物的活性材料。从整个产业的发展上纵观,初大家做3D打印的装备,后来延伸到在各个领域应用,后走向科技。可以畅想未来到太空上,用太空的材料在月球上建房屋,或者用很珍贵的、地球上很少的材料,做太空飞船的零件。3D打印正在从高大上的科技线走向企业,各个行业都在促进这个产业的发展。   
3D打印全民创客趋势,在未来我们都可以使用它来实现自己的创新设计。我们的创新不再受体制的约束,仅需一台3D打印机便可以自己在家打印原型和一些功能零件,可把创新各类设计并打印出产品模型,便于投资商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全民创客时代就这样到来。要构建全新性社会,就必须破除传统体制,发挥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技术的创新在很多方面都促进了社会的创新。3D打印机的普遍,使得全民能够在家里进行创新设计,改变工作模式了,促进全民参与社会生产。   
3D打印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从2016年开始,3D打印的技术方面已经走向全世界第二,在2017年发展到全世界。目前在3D打印行业,中国相对于全球的比重率由25%逐渐走向50%,2018年设备装机数量排名从世界第四上升到第三的位置。中国在医疗、航空航天突破性的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00年起,西安交大与第四军医大学、交大附二院合作科研并取得优异成果。在大家都在对3D打印产品结实度能否适合航天的需求抱怀疑的时候,汪院士做的世界上首例3D打印的飞机起落架已经接受了考验。在科研、装备的产业化方面,无论是金属的、非金属的3D打印机,我们都掌握有非常好的技术,西安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于是,在西安成立了中国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目前一些装备的研发都是由自主的软件开发,但一些关键的光学器械或者激光器还是较多依靠进口,导致目前我国处于3D打印原创技术较少的状态,但是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一定会走向的地位。   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产品模型可以大大减少成本,可以避免计算机的仿真模型与实际模型有区别的风险。我们研发了一套快速模具制造的技术,传统模具制造十分复杂,耗资大且耗时长,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原型外观,在收到大众对造型认可后装上发动机便可以使用,这个时候我们再使用一些简单快速的模具,来加工真正的模具。对于不同的批量,我们采用不同的制造方法,比如几十件的可以使用硅橡胶复制模具,如果是大批量可以把原型用3D打印拷贝一个加工的电机,这样形成一个产品快速开发的系统。   
3D打印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比如摩托车外形的开发、动力机械整体叶轮的设计、戒指的开发、医疗的修补、零件的精密制造等。   在一项飞机风洞的实验中,3D打印制作的零件优过传统手工制造,对于传感器不方便装置、飞机重量的配重不方便确定等问题,3D打印全部可以实现。尤其是在汽车工业方面,相较于传统使用手工、油泥刮出制作模型评估,使用3D打印制作原型更利于对汽车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修改数字模型即可进行重新评估。   
对于小批量、个性化车制造,电动汽车制造行业,大多数仍借用燃油汽车外壳,而没有一辆真正为电动车设计的车身外壳,正是由于在车身开发投入太多,现在电动汽车并没有完全被大众消费群体接受,仍处于考验阶段。国外已将3D打印应用到方面开发汽车的车型,很快速便可以将非常先进的车型做出来,这样可以加速产品的设计,各种各样的创新设计都可以实现。同时还可以做到轻量化,将很多零部件做成一体化。复合材料的设计,在汽车上的用途越来越广,非常符合电动汽车的需求,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是很重要的因素,车身轻了以后自然续航里程上升了。可以使用纤维或者玻璃纤维这类复合材料来制作车身,这些都是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来实现的。并且还可以拓展到汽车零件方面。目前我们已经涉及汽车大型模具的制造方面,并且做了专门的喷涂模具设备以及一款汽车的完整外壳。   
3D打印为制造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对于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使材料利用率由5%提升到85%,并且可以把制造周期由数月压缩到几天。尽管如此,3D打印技术制造出的零件的精度、强度、有没有被破坏的方面仍有许多问题,这是一个全新的理论,我们仍然处于研究阶段。   
3D打印带来全新的生产模式变革,大家可以在家里进行创意设计,并将设计产品摆上互联网寻求投资方,这可能成为以后一个很重要的创新社会生产方式。美国GE公司曾在网上发布过一个使用3D打印实验飞机结构件的设计征集。后在征集到700个方案,由专家挑选了十件方案。其中,名是一个19岁的青年设计师,他仅用了六分之一的重量、六分之一的价格,完成了这个结构件的设计,并且刚度、强度全部合格。民间蕴藏了很大的创新的能力和积极性,在原来的生产组织下得不到发挥。在以后的飞机制造上,改一个零件,不需要一些层层批准、层层论证,直接做出来一件模型测试便能验证。   
GE公司用3D打印来制作一个飞机发动机的喷油嘴,燃油效率提高15%。他们曾使用3D打印制作一款发动机,订单增加了400多亿美金。因此GE公司决定大举进攻3D打印,目前已收购了两三家世界上很强的3D打印公司,并决定自主研发设备,改造它的生产线,预测到2030年要将一万台的3D打印机投入到飞机发动机的生产。   我国的3D打印目前处于技术发展的井喷期,既是起步期、也是企业的跑马圈地时期。目前亚马逊也介入3D打印行业,在网上组织3D打印的资源,提供服务,每年接到几十亿美金的订单。我国政府非常支持创新,经工信部论证,决定西安高新区成立国家3D打印的创新中心,并得到高新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创新中心联合全国13家企业,清华、北航、华中、西工大、西交大5所大学,由20多位国内外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其中国外的专家占到将近一半。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研发方向,一个是针对于飞机发动机,一个是亮剑工程,在有了3D打印技术的支持之后,使得飞机发动机有创新的设计,包括叶轮盘、涡轮盘的设计等省了很多复杂的工序。畅想以后,到太空中去进行3D打印制造,在太空中制造地球上需要的零件。尽管太空打印有很多困难,但其能源是取之不尽,有众多优势。比如,无气压影响生产效率可以提高,并且环境温度高可生产耐高温物件。   
在汽车生产方面,与吉利研究院联合研发“万辆汽车工程”。利用大数据优化工艺,并且使用大设备支撑,将全国3D打印的资源连在一起,为全国的制造业做服务。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能在十年内将中国的3D打印做到世界第二;五年内做到装机量第二、十年内希望装机量;销售走在第二。到2035年之前实现中国制造2025。   为了把创新设计的成果孵化,吸引更多的3D打印的产业到西安聚集,我们将在西安高新区打造一个3D打印的小镇,形成一个产业的聚集区。致力于实现一个技术的供应链,来培育3D打印的主力军。王永康书记希望3D打印成为西安硬科技的八路军之一。在占地1600多亩3D打印小镇的规划里面,拟投资150个亿,引进十几家核心企业,希望抓住国家创新的大好机遇来做好这项工作。   
在技术方面仍有待推广,比如金属电壶喷涂的技术,斥资100多万耗时100天的时间做了一整套的汽车复合件的模具。将3D打印用于创新设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们还在研究用很轻的材料做建筑的打印,因为在建筑方面有些地方是需要有承载性能的。住建部提倡装配式的建筑,3D打印可以做曲面的造型的、带雕塑的、带浮雕的,都很容易。如果把每一层的建筑重量降下来,可以减少投资,还可以给建筑师做具有创意的模型。   
在金属创新方面,使用金属打印头做光内送粉部件,便可以打印封闭的球 。粉末在外层,内层是光线,然后升级到光纤在外层,粉末在内层,这样制作出来的零件就会十分精细。   
在3d打印特色小镇的设计上,邀请各位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和西安设计联合会的专家,为我们做一些的设计,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使命。3D打印小镇位于高新区的核心位置,这里将是产业的聚集区。在未来,我们可以使用3D打印来去做文物的复制,希望在3D打印小镇建立一个3D打印的博物馆,主要用于展示西安当地的一些文化资源、历史资源、文物,我们也希望将全国各地的文物展示,例如莫高窟等。